预约挂号
临床科室
坐诊时间
医院地址
互联网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党建群团党建活动
在线预约

预约挂号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媒体聚焦|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勇攀中医医学高峰(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24-02-28字号调整
手机阅读文本

郑州市人民路19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南中医一附院”),法桐掩映的静谧和人车川流的喧闹交汇在一起,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悠远回忆。这是我省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始建于1953年,历经70年栉风沐雨,如今正朝向国家医学中心这座高峰奋勇攀登,在中原大地续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篇章。

  从郑州到商丘,总行程里数为228.4公里,开车需要2小时25分钟。

  自2022年1月起,来自河南中医一附院的10名专家长期入驻商丘市中医院,开展日常诊疗、带教帮扶、临床同质化管理等业务,涵盖儿科、呼吸、心血管等20个方向的知名学科团队陆续进驻,在56个专业进行深度合作;与此同时,来自商丘市中医院的100多名管理干部及医务骨干,陆续前往河南中医一附院进修学习,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这是我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两个月前,省政府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签约,依托商丘市中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随着建设项目深入推进,这场院地合作的“双向奔赴”还将不断升温。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双中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两件大事。

  继作为输出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河南中医一附院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展契机——向着国家医学中心这座高峰奋勇攀登。

  高位推动 举全省之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

  如果把医疗卫生体系比作一个“金字塔”,那国家医学中心便是金字塔的“塔尖”,代表国内医疗水平的“高峰”。

  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它不仅代表着国内医学水平的高峰,更是提升我国整体卫生健康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的新载体。”

  这是一座陡峻的峰,山势险峻却又风光旖旎——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2022年1月,《“十四五”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案》提出,采用“目标导向、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一批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作为建设依托单位,支持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放眼全国,目前设置的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入选者如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均来自全国医疗技术水平“第一方阵”。

  对比我省,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医圣张仲景故里,也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但作为人口大省,医疗需求和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矛盾仍然存在,亟须通过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带动全省医疗卫生水平提升,让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这是一座至高的峰,代表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高峰——

  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意味着包括临床诊疗、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进而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河南中医一附院是全省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全国中医院前列。2018年到2022年,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为“A+”等次,列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第7位。

  行业内影响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国家级重点学(专)科群优势明显。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重点学科9个、重点专科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7个。肺病学科、儿科学科影响力全国行业第一,心血管学科排名第七,脑病学科排名第三,肝胆病学科排名第三,康复学科排名第四。

  人才梯队建设硕果不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个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个、国家授名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9个,国医大师3人、长江学者1名、全国名中医4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8名等。

  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特色优势显著。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全省唯一省级救治定点中医院,实现医护人员、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中西医结合疗效凸显。

  ……

  重大战略机遇面前,河南必须牢牢把握。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河南举全省之力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河南中医一附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并成立河南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郑州市委书记、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

  重磅政策出台支持——

  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从机构设置、项目建设、经费保障、人才激励、科研教育激励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等多部重要文件均明确提出,支持河南中医一附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形成我省医学科技创新高峰。

  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2021年9月,医院迅速谋划布局,成立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领导小组启动创建工作;2022年11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案辅导评审;2024年1月,河南省发改委批复河南中医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立项建设,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条件愈加成熟……

  攀登“塔尖” 以科研攻关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水平

  只有披荆斩棘,踏尽崎岖,在万山中奔走,在群峰中奋进,才能勇攀科学发展高峰。  

  河南中医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任献青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研发出一种院内制剂,在治疗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很好,深受当地“宝妈圈”的青睐。

  2月1日,这款院内制剂的成果拟转让给本土一家企业。医院科研办副主任、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符宇介绍:“作为院内制剂时,它的需求量就很大,如今企业打算在医院、诊所和电商同步推广,未来将会有更多患儿用上它来治病。”

  老中医的服务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通过科研转化让更多人受益,中医药将大有作为。然而从院内制剂走向成果转化,小小一步却是“九死一生”,新时代的中医药想走入大众走向世界,除了“破圈”别无他选。

  通过进行基础研究、联合攻关和转化应用,引领医学发展的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瞄准这条路,医院一代代中医人呕心沥血、集智创新,在浩瀚的中草药中探索钻研,不光研制出230余种中药院内制剂,并勇于“破圈”进行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走向国际——

  近十年来,医院牵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项目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95项,授权发明专利13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研发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制剂并转化1200万元、治疗慢阻肺中药新药转化1290万元、中药伴侣专利转化200万元……

  无限风光在险峰。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就必须把科技创新置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去摘取“医学皇冠上的明珠”。

  具体来讲,就是要去“闯”各个链条衔接间的“空白点”,突破束缚医学科研转化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临床研究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优化项目建设的程序和手续,一场“医教研防管”全面升级的攻坚战,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如火如荼展开:

  明确目标发力攻坚——

  按照总体目标,面向人民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和中医药传承发展瓶颈,到2025年,建成全国中医临床医学高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高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医学中心。

  瞄准三个方向攻关——

  呼吸疾病、儿科疾病、重大慢病存在防治难题多、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等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聚焦优势突出的呼吸疾病、儿科疾病、慢病防控为主要攻关方向,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中药创新药物和中医医疗器械,研究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指南,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和基础研究,研发转化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科技成果。

  聚焦问题列出清单——

  围绕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重大呼吸疾病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功能持续下降、反复急性加重、病死率高等国际难题,儿童慢性肾脏病复发率高、缓解率低、病程迁延等关键核心,重大慢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防—治—康”的行业瓶颈问题,集聚国内一流水平科研院校、共建企业和行业领军团队开展攻关,集中布局中医诊疗技术、中药创新药物、中医医疗器械、循证研究等6个攻关领域18个攻关项目,解决重大疾病防治的痛点难点。

  院企协同联合攻关——

  协同15家科研院校和16家研发型企业深度参与,投入研发资金10亿元,协同建设中医医疗器械、中药新药、数字医疗三大研发基地。围绕攻关清单,进行多学科协同创新、跨行业紧密结合,实现传承精华不走样、守正创新有突破、疗效提高有证据、诠释机理说清楚、成果应用惠民众。 

  搭建人才梯队支撑——

  聚集国内一流水平的相关学科带头人、顶尖专家和优秀团队121人,建立由李建生、丁樱、朱明军等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呼吸、儿科、慢病防控等创新团队,引领中医医学领域前沿发展等。

  项目引领 建高地起高峰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按照国家的要求,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就是要对标一流、走向国际,建设成为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高层次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高地,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河南中医一附院院长朱明军告诉记者。

  打开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项目建设鸟瞰图:绿城横贯线上,东、中、西一字排列,多院区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跃然而出。

  国家医学中心功能布局依托人民路院本部、龙子湖院区、东院区、河南中医一附院全面托管的郑州市中医院和商丘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院区。

  当前在项目主建设地东院区,医疗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整改及验收前的准备工作,门诊区域室内精装修施工已基本完成,医技及病房区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2024年4月将具备开诊条件。

  医疗综合楼、全科医生楼、临床诊疗中心等相继建成,设置800张床位、600张研究型床位、300张中医经典病房及相关配套辅助用房,建设中医药临床诊疗中心;

  设置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科技领军人才工作室,建立满足硕博士教学使用的实训中心、多功能厅等功能用房,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心;

  设立中医特色制剂研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交叉创新平台,建设公共实验及研究平台、中药新药与诊疗设备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功能用房,建设中药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攻关中心;

  联合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单位,搭建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系统、开放共享的慢病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优势病种专病数据库;

  ……

  建高地、起高峰,创建国家医学中心,通过总体布局、“六大中心一平台”建设,带动医院实现“医教研防管”全方位的提升,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一亿河南人的健康“兜底”。

  横向扩容补豫东短板,中医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

  “疑难罕见病,在哪发现就在哪解决,让当地疑难杂症的患者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河南中医一附院派驻商丘市中医院挂职副院长陈晓琦说,“自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团队在当地开展新应用新技术35项,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住院病人外转率同比降低20%。”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国医大师丁樱传承工作室、郑玉玲名医工作室、朱明军岐黄学者工作室等相继成功落地;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4项;科技奖励实现该院零的突破;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肿瘤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顺利获批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填补商丘市卫健系统无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空白。

  一项项新技术不断落地、一个个专家团队纷纷入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初显成效,对于补齐豫东及周边地区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短板,减少患者跨区域、跨省外转就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需要,接下来将派出10%以上的医疗专家队伍,来带动各个专业的发展,通过5年建设周期,争取区域患者的外转率降低20%以上,重大慢病的患者死亡率降低10%以上,凸显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突出优势,服务健康河南建设,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朱明军说。

  纵向辐射提质全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特别是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是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朱明军告诉记者:“以防治重大慢病为例,医院通过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慢病中医药防控体系,提升慢病诊疗水平,降低重大慢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区域外转率,让区域内患者真正享受到国家级的高水平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通过业务托管、专科共建、专科联盟等合作方式,医院以医联体建设平台为依托,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对口支援医院16家、校地结对帮扶医院1家、专科联盟16个,带动基层医院在专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梯队建设、中医药特色等方面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新时代新使命,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院上下将在努力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新征程上,奋楫笃行、持之以恒,用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临床患者诊疗需求,朝着建成全国中医临床医学高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高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以高质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未来,千年中医药将在中原大地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孕育出新的希望,一座国家中医医学的高峰正在中原大地上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