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00-12:00(人民路院区、龙子湖院区)8:30-12:00(东院区)
下午:冬季14:30-17:30 夏季15:00-18:00(人民路院区)14:00-17:00(东院区、龙子湖院区)
24小时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第32章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转引用)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感染的严峻性
病毒感染,特别是 “非典”的肆虐,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有数据显示,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点。乙肝免疫球蛋白、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等一系列抗病毒药品已成新宠。
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
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的第7份报告收录了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多种,分为29个科,7个亚科,53个属。
抗病毒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virustatic agentis),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
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解病情使之不出现临床症状。
至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狂犬病还没有抗病毒治疗药,只能靠疫苗预防,一旦错过防疫期,后果十分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炎病毒,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Sin Nombre病毒,巴西出血热Sabia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Guanarito病毒等。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剂
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治疗药
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
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
二、常用抗病毒药的抗病毒谱: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利巴韦林:属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能有效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是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对DNA、RNA病毒均有效。如RSV、流感、付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阿糖腺苷:在体内迅速去氨使其成为阿拉伯糖次黄嘌呤,达到广谱抗疱疹病毒、痘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2型,带状疱病毒的作用,但对CMV疗效不好。
环胞苷:外用药,治疗各种疱疹病毒;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泛昔洛韦(转化为贲昔洛韦)、贲昔洛韦等: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制。对疱疹类DNA病毒(如单纯疱疹1、2型,水痘带状病毒、CMV)有效;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机理相似,但其三磷酸化合物在CMV感染细胞内的浓度比非感染细胞高10倍。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CMV的作用强于阿昔洛韦,因其半衰期比阿昔劣韦长,不需一日多次用药;
膦甲酸钠: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对疱疹病毒1、2 型,CMV,乙肝病毒、EB病毒有效;
责纳米韦、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抗神经氨酸酶,对甲、乙两型流感有效;
BCX1812、Pleconaril: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去羟肌苷、瑞妥拉韦、依非韦伦(抗HIV逆转录酶)、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抗HIV蛋白酶):都可以与病毒的DNA聚合酶结合,中止DNA链的延长。主要抗HIV;
重组α-2b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乙肝、丙型肝炎病毒。
三、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金刚烷胺(Amantadine )
1. 药理作用
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干扰病毒进入细胞,阻止病毒核酸的释放和抑制病毒装配,从而影响病毒的复制。
2. 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的防治,对乙型流感无效。
3. 不良反应及防治
视网膜炎、周围水肿、直立性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尿潴留等。停药后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
(二)碘苷(idoxuridine, IDUR, 疱疹净)
1.药理作用
IDUR可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的DNA,通过竞争性地抑制DNA合成酶,从而抑制病毒特别是疱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的复制。
2.临床应用
本品仅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局部感染,如HSV角膜炎、结膜炎等。
3.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可致眼部刺痛、眼睑水肿,偶有过敏、畏光,皮肤轻度烧灼感,偶有皮疹。
(三)阿昔洛韦(Aciclovir,无环鸟苷,Zivirax)
为人工合成的嘌呤类抗病毒药,抑制HSV的DNAP,对细胞的αDNAP也有轻度抑制作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适应证
HSV-Ⅰ、HSV-Ⅱ、VZV、EBV、CMV治疗,对 HBV也有作用。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 剂量
口服200mg,1次/4h或每日1g,分次给予;静滴每次5mg/kg,缓慢滴注持续1h,1次/8h×7天
3.不良反应
一时性肌酐升高、皮疹、出汗、血尿、低血压、头痛、恶心等。不能与青霉素、丙磺舒、头孢菌素合 用,以免增加毒性。
(四)泛昔洛韦(Famciclovir)
为第二代核苷类似药,口服后迅速吸收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潘昔洛韦(Penciclovir),生物利用度达77%,有抑 制HBV DNAP的活性,但对细胞聚合酶的亲和力小。
1. 适应证:HBV感染,对HSV-Ⅰ和HSV-Ⅱ及VZV均有作用。
2. 剂量:对HBV感染每次500mg,3次/d口服×4个月;对疱 疹病毒每次250mg,3次/d口服×7天
3. 不良反应: 乏力、恶心、头痛、腹部不适等
(五)更昔洛韦(Ganciclovir,丙氧鸟苷)
能对抗所有疱疹病毒,尤其对CMV有强烈抑制作用。
1.适应证:艾滋病及其他免疫缺陷者的CMV感染
2.剂量:每日1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2~3周, 为防止复发,每日5mg/kg,每周5天,持续给药
1.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静脉炎和局部疼痛等。动物实验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
(六)膦甲酸钠 (Foscarnet sodium)
为焦磷酸盐衍生物,可与病毒RNA多聚酶的焦磷酸盐解离部位结合,因而抑制病毒生长,也可非竞争性地抑制逆转录病毒。
1. 适应证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细胞肥大性鼻炎,也可用于 HSV、EBV、VZV等感染。
2. 剂量:初始剂量60mg/kg,q8h 。维持量每日90~120mg/kg。必须在1h 恒速滴入。以后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3. 不良反应: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宜慎用。
(七)利巴韦林(病毒唑,Ribavirin, Virazole)
1. 药理作用
本品为鸟苷类似物。进入细胞后磷酸化为三氮唑核苷单磷酸,能竞争性的抑制多种细胞酶,阻断鸟苷单磷酸的合成,因而抑制多种RNA、DNA病毒的复制。其抗病毒谱较广,体外对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 临床应用
作为气雾剂用于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但价贵,操作不便,并不实用,气雾剂不推荐用于成人;
本品静滴或口服治疗拉沙热或流行性出血热(具肾病综合征或肺炎表现者);
本品口服联合干扰素a-2b可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3. 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血管外溶血、骨髓抑制,为可逆性。
(八)干扰素(Interferon, IFN)
有α、β、γ三种类型,分别有人白细胞、成纤维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各含有氨基酸165~166个(α)、166个(β)、143个(γ)。在同种细胞中具有广泛抗病毒活性。
IFN作用于细胞后,可产生钪病毒蛋白,干扰mRNA信息的传递,使病毒核酸合成产生障碍,终止其复制。
用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扰素称基因重组干扰素(Re-combinant Interferon, rIFN)
在三种INF中,以INFγ免疫调节作用最强,INFα次之,INFβ最弱。常用α干扰素。
INFα(或αINF)有20余种亚型,如我国常用的α1b型(赛若金)、α2a型(因特芬、罗扰素)、α2b型(安福隆、安达芬、干扰能)、HuIFN(仙台病毒诱导的,惠福仁),混合α亚型(干复津)等。β和γ干扰素无亚型。
各亚型间抗病毒效果无明显差别。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是干扰素中和抗体。
(转载自好大夫在线)
适应证: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合并卡波济肉瘤
副作用:主要有发热、头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少数有高热、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脱发等。停药后一般可恢复。
扫码下载豫中一APP
了解更多资讯
扫码便携访问
豫中一小程序